搜了网 | 设为主页 注册 | 登录
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殡葬改革需处理好十方面关系二

新闻资讯

殡葬改革需处理好十方面关系二

2025/4/30

  殡葬改革已成为和社会越来越关注的民生领域。当前,殡葬改革既面临重要历史机遇,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一方面,部门不断加大投入,强化殡葬民生保障职能;另一方面,制约殡葬改革的瓶颈问题难以破解,殡葬供需矛盾凸显。如何进一步加强殡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,构建人民满意的现代殡葬成为时代命题。

  当代中国的殡葬改革已走过70年的历程。按照发展阶段,大体可划分为六个时期,即酝酿准备时期(1949-1955年)、启动宣传时期(1956-1965年)、快速推广时期(1966-1976年)、经营调整和法制化时期(1977-1989年)、市场化发展时期(1990-2003年)和反思深化时期(2004年至今)。70年来的殡葬改革历程表明,殡葬改革的顺利开展,至少需要处理好十个方面的关系。上篇文章为大几介绍了前物种这才大家一起来看看后面几种吧。

  6、处理好和社会的关系

  殡葬改革,是社会改革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。这个子系统的运转,离不开社会大系统的支持和配合。在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时代,部门更应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。2017年以来中央文明办先后在山东省、陕西省进行移风易俗试点工作,尤其注重发挥乡村红白理事会的引导作用,已初见成效。特别是在节俭办丧上,得到了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。注重发挥红白理事会、殡葬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,加强同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,不仅有利于殡葬改革的深入发展,也有利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。

  7、处理好刚性行政与柔性行政的关系

  行政强制,一度是推动殡葬改革的重要手段。《殡葬管理条例》中行政强制条款被废除,意味着部门在推动殡葬改革过程中须更多使用柔性行政手段。然而,在固有思维下,一些地方依然希望通过行政强制推进殡葬改革。在殡葬改革中坚持柔性行政、依法行政,处理好刚性行政和柔性行政的关系,不仅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,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。

  8、处理好集中宣传和日常宣传的关系

  殡葬改革,被视为思想领域的一场认知革命。为改变民众的殡葬观念,部门比较重视宣传和引导,取得了较好的成效。改革开放前,宣传形式比较有限,但重视宣传引导工作的日常性。为宣传火葬,部门通过报纸宣传、发放宣传册和宣传画、放映幻灯片和电影等方式宣传火葬的经济、卫生和文明。有的地区组织群众观看火葬,以消除恐惧心理。改革开放后,宣传形式越来越多元,但宣传往往集中于清明节前后。尽管殡葬活动具有时令性特征,但殡葬活动却是日常性的。因此在不断创新宣传形式的同时,殡葬改革宣传也应着眼平时、立足长远。

  9、处理好党员干部带头和普通群众参与的关系

  当代的殡葬改革是1956年由党和签名倡议发起的。此后中央分别于1983年、1991年和2013年三次倡议党员干部应节俭办丧,带头实行火葬和生态葬。大量事实表明,一个地区的殡葬改革开展得是否深入,与当地“一把手”是否重视、与党员干部是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直接相关。同理,殡葬改革的良好局面也很容易被两三个党员干部的违规行为破坏。党员干部应成为殡葬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表率人群。一般民众的思想认识毕竟不同于党员干部,这也决定了殡葬改革的渐进性特征,因此,应对民众多多教育引导,而不是一味强制,否则将适得其反。

  10、处理好边改革边总结、边试点边推广的关系

  民政部自2017年10月起,在全国80个地区(单位)进行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,希望通过试点摸索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殡葬改革和管理模式。如相关试点工作取得成效,将会对殡葬改革的深入推进产生重大影响。因此,应当赋予试点地区(单位)改革实践和制度探索的空间,使其能够结合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,创新殡葬改革和管理模式。殡葬改革的深入发展,离不开改革试点的实践探索、经验总结与制度创新。

相关产品

相关资讯

产品系列

企业视频展示
在线给我留言
在线和我洽谈

友情链接

天津公墓服务
王经理04:02:31
您好,欢迎光临天津公墓服务,请发送您要咨询的内容。